言语,可以如春风化雨,滋养心灵;也可以如利剑出鞘,伤人于无形。生活中,那些不经思考的“多嘴”,那些不负责任的议论,那些脱口出去的评价,往往拥有难以想象的破坏力,足以悄然毁掉一个人。
做人,要学会对自己的言语负责,才不至于伤人又伤己。你无心的一句话,可能成为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;你随意的一次评价,或许会摧毁一个人多年来的信念;你随口的一句抱怨,也可能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多嘴的人,人际关系往往不会太好,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总是喋喋不休、口无遮拦的人有过多的牵扯。聪明人都知道,用沉默换取安宁。那些总是在背后议论别人,或对不了解的事情瞎掺和的人,迟早会自食恶果。
要知道,祸从口出,管好嘴巴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,也是在积累福报。要学会过滤自己的言语,不该说的就烂在肚子里,有些事即使知道也要装不知道。不确定的事不要传,伤害别人的话不要脱口而出。
懂得沉默和慎言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。沉默是金、谨言慎行,很多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好,特别是那些模棱两可、还不确定的事情,很可能会因为多嘴而导致功亏一篑,把好事变成坏事,害人害己。
多嘴的害处,首先在于信息的扭曲和误传。中国古人讲“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”,西方也说“谣言长着翅膀飞行”,都揭示了言语传播的不可控性。一句原本平常的话,经过多人口耳相传,可能变得面目全非。
三人成虎,众口铄金,传言重复的次数多了,就有人信以为真了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这种扭曲更被无限放大。一条不负责任的评论,一个断章取义的截图,都可能引发网络暴力,摧毁一个人的形象和心理健康。
多嘴还表现为随意评判他人的生活,对他人的行为和选择评头论足。看似关心,实则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。多嘴的人总是自以为正确,口无遮拦地随意贬损、批判别人,显示自己的不凡见识。
每个人的成长轨迹、价值追求都不同,随意评判不仅不尊重个体差异,更动摇他人的自信,使其陷入自我怀疑。多嘴本质上是对他人生活的干涉,人格的冒犯,这样容易引发双方的矛盾,发生不必要的摩擦。
更可怕的是,多嘴常常伴随着秘密的泄露。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,多嘴的人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秘密,很容易把秘密当成谈资。不仅损害了关系,更是对他人情感的背叛。这样的伤害往往是难以弥补的。
人言可畏不仅是一种比喻,更有着现实的生理基础。社会认同是人的基本需求,负面评价会激活大脑与生理疼痛相同的区域。长期被流言蜚语包围的人,很容易产生焦虑、抑郁、自闭、自卑等心理问题。
多嘴的人讨人嫌,如何避免成为多嘴的加害者呢?首先要培养“言语之前停三秒”的自觉。不要事情的原委还不清楚,就火急火燎地大放厥词,要考虑自己说出去的话是不是真实、有没有必要,会不会伤害人?
其次要学会尊重边界感。不管关系多么亲密,都要保持一杯水的距离。不要替别人做主,让他自己做决定。要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,不过度介入,不随意评判,保持适当的距离,这是对人的尊重。
如果你成为别人多嘴的受害者,该如何做呢?一方面要修炼内心,坚定自我,不被外界评价所影响;另一方面要学会适当的反击,让冒犯者知难而退。一味的妥协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,露出獠牙对方才会收敛。
维特根斯坦说:“语言即世界。”语言是人类的伟大天赋,也是沉重的责任。话一经说出去,即形成一个世界,别人会通过这个世界判断你和认识你。人与人之间就是如此,别人的言语往往影响第三方对你的感觉。
有些话可以说,有些话不能说。少一分多嘴,多一分静思,不仅是对他人的保护,也是自身修养的体现。毕竟毁掉一个人或许只要几句不负责任的话,而建设一个善良的言语环境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克制。
防水图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赞(3)